冰箱市場要變天了,令人意外的是主角不是互聯網企業,而是那些曾經被認為構不成威脅的外資洋品牌。
“從今年一季度的市場運營情況可以看出,一個是冰箱的門數,單門雙門下滑、對開門大幅度增長;另一個則是平均價格,呈現高端化走勢。更讓所有人奇怪的是,市場排名前三的冰箱品牌市場占有率出現了‘高位擴散’,被排名第四到第十位的企業分食了”。
日前,由2014年中國冰箱高峰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副部長蔡瑩面向來自中國市場上的20多家中外冰箱企業中高管們發出上述警示,并提出“冰箱行業發展的周期性拐點已經到來了”。
不只是蔡瑩,來自中國家電協會的副理事長王雷也指出,“今年一季度冰箱企業的產量是最近五年最低的,1.21%的增速令人失望,甚至低于很多冰箱企業的心理預期。但這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過去的那種政策拉動帶來的高速增長已經不可能再出現了。所有人必須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如果說來自于市場外部環境的發展萎靡,讓國內冰箱企業感到失望。那么,來自于市場消費的高端化升級,特別是從三門冰箱向對開門、多門冰箱的消費換代,則讓國內冰箱企業感到擔心,因為高端市場正是西門子、三星、夏普等洋品牌的“戰略市場”——不比價格低,就比品牌和產品的高附加值。
實際上,今年一季度以來三大巨頭的市占率下滑,已經提前敲響了警鐘。而就在今年“五一”期間,某一線家電企業的空調、冰箱、洗衣機三大產品零售量同時出現下滑,就讓人們更加確認,面對已經拉開的冰箱高端化升級,本土企業似乎已經遭遇了“天花板”。
這種阻力既是來自于本土冰箱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步伐不夠快,產品創新能力和品牌附加值不夠強,也存在于包括西門子在內的諸多洋品牌多年來孤注一擲式的押寶高端,終于迎來自己的“春天”。
顯然,智能化對于當前的中國冰箱市場來說,還屬于典型的“遠水救不了近火”。海爾、美菱、海信等企業的智能冰箱尚處在推廣初期,如何在這一輪的高端化轉型升級中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亟待中國企業在接下來的“智能化產品市場化落地”環節上花點苦功夫。
(關鍵字:冰箱 市場)
上一篇:空調銷售“普增”背后折射企業模式轉變 | 下一篇:上海公司成法雷奧全球最大工廠 |